记者站 罗子剑
清人李清照说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早晨是一年中的精华之所在,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段最宝贵的时光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约清晨 身影出现
难得早起和老师围绕着学校图书馆晨跑锻炼。清晨的阳光中充溢着宁静和清凉,风微微透凉,但并不寒冷。
沿路而来,有好多同学在看书、朗读英语。垂柳下,石凳上,湖畔边,不少学生捧书而读,没想到是如此地惬意。好久好久没有这样晨读了,好像都忘记了初中和高中曾经有过多少这样的早晨。以为赖床最如意,原来早起也有这样想不到的惊奇和美好。
有这样一句谚语:“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就可以在每天早上去上课的路途中看见一些无精打采甚至睡眼朦胧的同学。记者发现如果第二天上午没课,那么就会有不少同学睡懒觉。但是我们也不缺乏早睡早起的同学,晨跑晨读是很好的锻炼和学习方式,可以培养意志力,促进记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其实早晨这段时间是很宝贵的,早晨空气清新,人经一夜之息,头脑颇为清醒,精力也很旺盛,很适宜晨读和晨跑。
当然晨读晨跑靠的是自身的意志力,比如在图书馆左侧的草坪上有同学坚持每天晨读。“惰性每个人都有,坚持早起,可以每天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开始,锻炼意志,克服惰性。”晨读晨跑贵在坚持,学生要学会克服自身惰性,不畏苦,不怕难,主动学习,坚持晨读,为心中的理想不懈努力。“早上空气清新,在空旷的操场上进行晨读有利于记忆英语单词,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坚持晨读了,晨读每天进步一点,最后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晨读的同学这样告诉记者,他觉得晨读是抓住了一天最好的学习时光,他相信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所收获。
在黎明时 规划未来
如今,除了忙碌的学习,大学生主要的课外活动是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而用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好身体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大学生需要走出自己的小窝,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早上空气清新,在操场上跑几圈会让我情绪饱满,更有激情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我感觉简单的运动之后我思维更敏捷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想着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便更加明确。”李同学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他觉得春天进行晨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通过晨跑运动释放了自己学习生活上的压力,让他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一直坚持晨跑的王同学跟记者交流时说出了自己的心得:“晨跑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和运动方式,进行晨跑前最好进行适当的热身练习,比如压腿,活动关节等。晨跑完最好带一件外套,跑完注意保暖,因为体质不好的人容易感冒。”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大学生晨跑,播种下的是一种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们奔跑的身影里,每一天,我们都在努力。
坚持锻炼 强身健体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每况愈下。201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状况一直非常关注,教育部近几年也向全国高校频发通知,要求学校重视学生体育教学,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现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竟然到了国家出台政策、下发通知、严格监督的地步了呢?
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锻炼意识缺乏。因为害怕出现安全问题,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他们往往是不被鼓励甚至不被允许参加可能发生受伤的体育运动。面对升学压力,学校教育也一直不够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没有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方法。
第二,锻炼时间被挤占。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我,整天泡图书馆,忙于看专业书籍,读英语背单词,参加培训班考证等。
第三,学习生活方式不恰当。不少学生生活堕落,态度消极,沉迷网络,成为彻底的宅男宅女。不经常出门的他们,更不用说参加体育锻炼了。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成了一句空话。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期末体育测试时难以跑完800米、1000米,越来越多的学生受肥胖、近视,甚至颈椎病的困扰,越来越多的学生稍稍运动就会腰酸背痛,肌肉拉伤。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这四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个清晨。